我们所知道的姓氏都是经过不断的再分化,才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知道的1000多个姓氏,那么你想了解姓氏的来源吗?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“百家姓中劳姓和逄姓的来源资料”,欢迎阅读与借鉴!
劳姓的来源
一 姓氏源流
劳氏起源于汉代,是一个以山为氏的姓。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东面的海面上,有一个有名的风景胜地——崂山。崂山在古代的时候称为劳山。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自为体系,很少去与外界的人交往。相传在秦始皇时期,方士徐福带领着5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,就是从崂山上的船。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到西汉时才开始与外界的人交往,也就是从这时开始,他们成为了汉王朝的百姓。汉王朝在这个时候赐他们为劳姓。世代相传。
二 迁徙分布 劳氏望族居住在武阳(今河北大名县东部)、松阳(今浙江松阳县东)。
三 郡望堂号
【郡望】
1 武阳:隋代的时候将魏州改为武阳郡,唐代的时候又改为魏州。相当于今天的河北、山东、两省之间的地区。
2 松阳县:在今天的浙江岁昌县。
四 历史名人
1 劳泉:清代诸生,字平甫,仁和人。他和劳革两人专攻历史书,在当时很有名气,人称“二劳”。
2 劳夷:唐代贤士。
3 劳因:宋代良臣。
4 劳钺:字廷器,明代进士,江西德化人。历任江浦、临江、山阳三县,政绩很好,深得百姓的拥护。后来迁任湖州太守。
5 劳彦远:三国时期著名的宦官。
劳氏祠堂对联资料:
劳(Láo)姓起源于汉代,是一个以山为氏的姓。相传在秦始皇时期,方士徐福带领着5000童男童女出海访仙,到过崂山(今青岛市东面的海岛)。居住在崂山的人一直到西汉时才开始与外界的人交往。汉王朝在这个时候赐他们为劳姓。世代相传。
姓传西汉;
源自崂山。
——全联典指劳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崂山绵世泽;
渤海振家声。
——全联典指劳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士大夫盈门受学;
州太守德化扬名。
——上联典指明代江西德化人劳济,字本仁,劳钺的儿子。少年时聪敏而苦学,博通五经,尤其长于作诗。专心教授弟子,江州土大夫很多出自他的门下。下联典指明代进士劳钺,字廷器,江西德化人。历知江浦、临江、山阳三县,俱有政声。成化中迁湖州太守。
尚书郎蜀国登庸,名垂青史;
转运使银砂通利,惠溥黔黎。
——上联指三国时名宦劳彦远的事典。下联典指北宋任城人劳諲,真宗时官京东转运使。当时莱阳百姓私自开采银矿,安抚使要以劫盗论罪,劳说:“山泽中的利益,人们得到就可以算自己的。”很多人因此得以免受处罚。
附:
罗田兴利;
景泰扬名。
——李文郑撰劳宗祠联。上联说清代劳樟,嘉靖年间任罗田知县,兴利除弊,刚直不阿。下联典指明代湖州知府劳钺,景泰年间进士,历任江浦、临清、山阳三县知县,到处有政声。
德被莱阳黎庶;
贤列兰亭等伦。
——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。上联指宋代良吏劳因事典。下联指唐代贤士劳夷事典。
士大夫盈门受学;
转运使宽禁恤刑。
——佚名撰劳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明代劳济。下联典指北宋任城人劳諲。
恩沐九重,位列尚书之左;
泽润千里,爵居太守之尊。
——佚名撰劳姓宗祠联。上联指三国时名宦劳彦远的事典。下联指明代进士劳钺事典。
逄姓的来源
逄(Páng)姓出自姜姓,上古炎帝的后裔,以国名为氏。得姓始祖:逄伯陵。炎帝之后裔商朝初年受封于逄(今山东省临朐县石门山),建立了逄国,为伯爵,世称逄伯陵。
逄氏祠堂对联资料
北海郡宗崇显赫;
计复堂祖德恢弘。
——全联典指逄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丑父全君易位;
萌翁避世修心。
——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人逢丑父,晋、齐鞍之战中,为顷公车右(在车上右边护卫的武士),齐军战败,他与顷公换了位子,使顷公得以脱险。下联典指东汉北海人逢萌,儿子逢宇被王莽所杀。萌谓友人曰:“三纲绝矣,不去祸将及。”即挂冠东都城门,携家属浮海崂山,养心修道。
避战乱挂冠逸世;
抗元兵没阵成仁。
——上联典指东汉逄萌。下联典指南宋逄龙,随文天祥抗吕师夔,战败没于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