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,较早从原始社会部族分化就开始了,经过漫长的发展,才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姓氏,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“百家姓中匡姓和国姓的来源资料”,欢迎阅读与借鉴!
匡姓的来源
一、来源有四
1、 春秋时期,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(河南长垣西南)宰,即为匡地的地方长官,其孙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,遂为匡姓。到北宋初年,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,改匡姓为主姓。政和年间朝廷认为民姓中有主姓,大为不妥,遂令主姓改为康姓。北宋以后,有的康姓恢复了祖姓,
2、 周代郑国有匡邑(河南扶沟县西南),当地人多以邑名命姓,称匡氏。
3、 春秋时期,魏国亦有匡邑(河南雎县西),当地居民,多以邑名"匡"为姓,也称匡氏。
匡姓望族居晋阳。(今山西太原)
二、迁徙分布匡姓在"元明"朝后期南下定居, 主要分布在湖北, 江西, 安徽, 湖南, 廣東等省,其中湖南是较大的聚集地,大約占整個匡姓的80以上,其中以邵陽的武岡市為主,人數為较多.那里有保存完好的匡氏宗官祠,還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.其中主要人物有"五四
匡氏祠堂对联资料
匡(Kuāng)姓出自以邑名为氏。得姓始祖:匡句须。春秋时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任匡邑(河南省长垣西南)宰,即为匡地的地方长官。其孙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,遂为匡姓。到北宋初年,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,改匡姓为主姓。政和年间主姓又改为康姓。北宋以后,仍恢复了祖姓,为匡氏。
源承邑宰;
望出晋阳。
——全联典指匡姓的源流和郡望。
鼎鼐调和晋阳郡;
经书博治凿壁堂。
——全联典指匡姓的郡望和名堂。
子孝结庐得术;
稚圭凿壁偷光。
——上联典指周代匡侯后裔匡俗,字子孝,兄弟七人在庐山结庐而居,为匡氏奠基立业之事。下联典指西汉丞相匡衡,少时家贫好学,曾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。历官太子少傅、丞相,封乐安侯。
精通医术名中外;
善解诗经释古今。
——上联典指明代名医匡愚,字希贤,精于医术,曾随三保太监郑和三次三使外国,以名医家闻于当时。下联典指西汉经学家、丞相匡衡事典。善于解说《诗经》,人说:“匡说诗,解人颐。”
军功炳炳武德将;
政绩彪彪安乐侯。
——上联典旨明代抗倭名将匡福,穆州人。太祖时,为骑尉,守东海,击倭有功,授武德将军。下联典指西汉经学家、丞相匡衡,元帝时封为安乐侯。
附:
号呼苏母;
诗说解颐。
——佚名撰匡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南齐·匡昕,有至姓,母亡经日,昕莽还号叫,母即苏,时称孝感。下联典指汉·丞相匡衡。
倒履传佳话;
结庐见壮心。
——佚名撰匡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西汉经学家、丞相匡衡。他善于讲《诗》。一次他与别人讲《诗》时,相互驳难,别人被说得哑口无言,只好慌忙地倒穿着鞋溜走了。下联典指周代匡侯后裔匡俗。
河东元帅传名远;
齐国将军建树多。
——佚名撰匡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元代名将匡才,以军功卓著,晋沂邳河东元帅。后战死。下联典拽战国时齐国名将匡章,又称匡子、章子。屡立战功,卓有建树。
兰州固美、孟渎尤佳、百世迁居名胜地;
凿壁引光、借书傭力、一朝封拜乐昌侯。
——佚名撰匡姓宗祠联。此联为匡姓宗祠“安乐堂”堂联。
祠址已三迁,水秀山明人杰地灵名永著;
乐安传一脉,瓜绵椒衍祖功宗德泽长流。
——佚名撰匡姓宗祠联。此联为匡姓宗祠“安乐堂”堂联。
国姓的来源
一、寻根溯祖
1、出自姬姓。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,字子国。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,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,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。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,称国氏。 2、出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,本是齐侯公族大夫,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,齐国国君便赐以国姓,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,其后遂称国氏。
3、古代百济国大臣八姓之一有国姓,其后称国氏。
二、郡望堂号
【堂号】 "恭俭堂":三国时魏国有国渊,自幼随大儒郑玄读书,郑玄夸他是"国器"(意思是有治理国家的才能)。武帝时辟为司空掾,累迁太仆。恭俭自守,不骄不奢。国氏因以"恭俭"为堂号。
【郡望】 国氏望出下邳郡。东汉永平十五年(公元72年)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,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。相当于现在江苏省西北部地区。
三、历史名人
国 柱:清代楚雄镇总兵,满洲镶黄旗人。雍正年间袭一等子爵。乾隆年间任前锋侍卫。因功升马兰镇总兵。从征缅甸,凋楚雄镇总兵。
国 侨:春秋时郑国大夫。国侨即公孙侨,字子产。孔子曾称赞他是"古之遗爱也"。
国 渊:三国时魏国人,是后汉经学大师郑玄的学生。东汉末年,由于连年战乱,大批农民脱离土地,流落四方,大量土地荒芜,无人耕种,粮食极端匮乏。曹cao根据谋士们的建议实行屯田制度。屯田,有军屯和民屯两种,军屯是由驻军一面戍守,一面种地;民屯则是由政府招募流亡农民,把他们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垦荒种地。屯田农民直属国家,可以不服徭役。他们要把收获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给政府(即用官牛耕种的,收获物官六民四;用私牛的,官民对分)。国渊忠于职守,勤政爱民,认真贯彻执行屯田制度,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好的恢复。官升太仆。
国氏祠堂对联资料
国(Guó)姓出自姬姓,以祖字为氏。据《元和姓纂》载,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,字子国。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,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,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。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,称国氏。
宗承姬姓;
源自穆公。
——全联典指国姓的源流。
德政传声下邳郡;
文风遗范恭俭堂。
——全联典指国姓的郡望和名堂。
清侍卫耀居太仆;
魏司空荣擢总兵。
——上联典指清乾隆间前锋侍卫国柱。从征缅甸,因功升马兰镇总兵。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太仆国渊,武帝时官司空掾,大兴屯田事,官至太仆,以恭俭著称。
国器光前,世卿裕后;
刑书著美,遗爱流芳。
——全联典指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国侨,字子产,即公孙侨。郑简公时,率军平定司氏、堵氏等族,执政后,实行改革,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洫,发展农业生产。又创立按丘征赋的制度,把刑书(法律条文)铸在鼎上公布;不毁乡校,以听取国人意见。这些改革给郑国带来了新气象。孔子曾称他为“古之遗爱”。
嘱太叔济刚柔而布政;
师郑玄勤学问以传经。
——上联典指春秋大夫国侨,秉国政四十余年,临终语嘱其子太叔曰:“吾死,汝必为政。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。”下联典指三国魏国渊,求学于郑玄,博闻强记,郑玄称之为“国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