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 míng
释说:
《苟子·天论》说得对:“在天者莫明于日月。”也就是说,在天上没有再比太阳和月亮更明亮的了。我们的祖先也正是这样想的,所以甲骨文①是左“月”右“日”组成“明”字,可见这是一个会意字。可是到了金文②则发生了伪变,把“日”字变成了“窗户”形,月亮照在窗上即表示光明的意思,当然也是会意字。小篆③是由金文形体变来的,大致与金文同.其左也有窗户形。到了楷书④又还原到甲骨文的会意方式,用“日”和“月”组成“明”,不过日、月的位置与甲骨文相反。
“明”字的本义是“光明”,后又引申为“明显”,如《苟子·正名》:“是非之形不明。”也就是说,是非的外部表现并不明显。由物之明,又可引申为人之“明智”、“英明”等,如《商君书·君臣》:“明王之治天下也,缘法而治,按功而赏。”大意是:英明的帝王治理天下,是依法而治,按功之大小行赏。至于《管子·制分》所说的“聪耳明目”中的“明”字,那是指眼睛亮、视力好。
——左民安·《细说汉字》
扩展阅读
会意字。初文从日,从月或囧。日月为明,故从“日”。而“囧”是窗户的意思(参见“囧”字条),月亮照到窗户,当然就是“朙”了。甲骨文:“戊戌卜,贞:丁目不丧明?”(《合集》21037)这是卜问“丁”日不会失明吗?《说文》:“朙,照也。从月,从朙。凡之屬皆从朙。”而“明”是“朙”的异体字,但是却是来历很早的字形。“明”的造字本义是“光照”,有光为“明”,无光为“暗”,所以“明”与“暗”是一对反义词。后由“光明”之义引申出“明亮”、“明显”、“明晰”、“明白”、“清明”等义,后来“明”也可以指视力或者智力“明辨”、“明智”、“圣明”等等。至于“明”较为常见的“明日”之义则是天色之“明”转为时光之“明'',指称已经有所不同。此外,“明”还可以通假为“盟”、“萌”、“孟”、“猛”、“望”等,它们的读音都比较相近。(王志平)
——《字源》
来源:汉典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