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中杭姓和洪姓的来源

在我国的文化中,姓氏文化可谓是影响深远,不管是什么时代,都注重姓氏的传承,那么大家应该都会对姓氏的来源产生好奇心吧,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“百家姓中杭姓和洪姓的来源资料”,欢迎阅读与借鉴!

杭姓的来源

一、寻根溯祖

1、汉代东乡侯、长沙太守杭徐,本姓抗,因古代"杭"、"抗"二字通用,他的后代子孙便以杭为姓,称杭姓。

2、出自姒姓,是大禹的后代。大禹治水后,剩余和留下来不少舢板,大禹便让自己的支子管理,封为余航国(今浙江余杭),其后人便国名命姓,称作航姓。后来又去舟加木,遂成杭姓。

二、郡望堂号

【堂号】 "东乡堂":后汉时有个叫航徐的人。他较初是当宣城长,把山林中的蛮夷全部迁到县城附近,境内遂无盗贼。后来他升为中郎将,因攻破泰山的盗贼,被封为东乡侯,迁长沙太守。杭氏因以"东乡"为堂号。 “一苇堂”:排行辈份:士学文正德,公大金殿成,中华龙道远,建业震乾坤;(以后我会补全的)

【郡望】 余杭郡:原为秦代会稽郡所辖的余杭县。东汉时分属吴郡。南朝陈设置钱唐郡,隋代改名为余杭郡。在今浙江省境内,有余杭山,近太湖。 丹阳郡:汉武帝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置丹阳郡。相当于现在安徽省宣城一带地区。

三、历史名人

杭世骏:清代雍正年间举人。乾隆初召试鸿博,授编修。曾上书四条议论时事,改任御史。乾隆授予翰林学士之称。博闻强记,于经史词章之学,无所不通。著有《礼例》、《史记考异》、《榕城诗话》、《道古堂诗文集》等书。

杭 淮:明代中丞。廉明平恕,以志节著称,与其兄杭济并负诗名,著有《双溪集》。

杭 雄:明代都督同知。镇守宁夏,为正德、嘉靖年间西北名将。

杭氏祠堂对联资料

杭(Háng)姓出自姒姓,是大禹的后代,以国名为氏。大禹治水后,剩余和留下来不少舢板,大禹便让自己的庶子管理,封为余航国(今浙江省余杭),其后人便国名命姓,称作航姓。后来又去舟加木,遂成杭姓。得姓始祖:杭伯徐。东汉时泰山太守。任职中郎将,因讨伐平乱著功,荣封为“东乡侯”(封地在浙江余航),杭氏后人尊杭伯徐为杭姓的得姓始祖。

簪缨奕世丹阳郡;

诗礼传家一苇堂。

——全联典指杭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
古木千支共仰;

高亢万曲同歌。

——此联为杭姓杭姓“杭”字的析字联。亢通吭。

始祖功称泰岳;

大宗学积词林。

——上联说典指汉丹阳人杭徐,字伯徐,曾任中郎将,破泰山贼寇,封东乡侯,后官长沙太守。下联典指清代编修杭世骏,字大宗。博闻强记,贯通经史词章,曾主讲粤秀、安定两书院,著有《礼例》《石经考异》《汉书疏证补》《道古堂诗文集》等。

兄弟双溪争艳;

宗亲一苇同芳。

——上联典指明代诗人杭济、杭淮。他们兄弟二人康明平恕,以志节著,俱善诗学,有《双溪集》。下联典指杭姓的主要堂号“一苇堂”。

附:

功称泰岱;

政著星沙。

——此联为杭姓宗祠“馀杭堂”堂联。

双溪争艳;

二杭同芳。

——佚名撰杭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明代诗人杭淮。下联典指明诗人杭济、杭淮。

施仁生贵子;

积学入词林。

——佚名撰杭姓宗祠联。上联典指汉·杭景。下联典指清·杭世骏。

泊水旧家声,相士卜居崇埭里;

东山兴汉室,易舟为氏重余航。

——此联为江苏省丹阳市全州镇新埭村杭氏宗祠联。

泰岱建殊勋,溯东乡侯木本水源,烝尝隆百代;

云阳开伟业,念中郎将分支别派,礼乐著千秋。

——此联为江苏省丹阳市全州镇新埭村杭氏宗祠联。

洪姓的来源

一、寻根溯祖

为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--共工的后代。共工本姓共氏,从黄帝时起就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,被人们尊为水神。颛顼帝时,共工起兵争天下,后失败。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。因此被逐出中原,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,因此在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,因此称洪姓。

二、郡望堂号

【堂号】 "双忠堂":宋代洪皓,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。金人扣留了他,他坚决不屈服。被扣15年中,他经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汇报金国的情况,人们把他比作苏武。他的儿子洪迈,又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使金国,金人强迫他称"陪臣"(诸侯的大夫朝见天子,自称陪臣 ),他坚决拒绝,因此被金人拘留。他父子都为了祖国恪尽忠诚,人称"父子双忠"。

【郡望】

郭煌郡:汉武帝元鼎六年置。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。 宣城郡:晋时置郡。治所在宛陵(今安徽省定城)。

豫章郡:汉代将秦代的九江郡改为豫章郡。在今江西省南昌、九江一带。

三、历史名人

洪秀全:清朝人。1843年创立了农民革命组织"拜上帝会",自称是"天帝"次子。著有《原道救世歌》、《原道醒世训》等。1851年,在广西桂县与杨秀清、冯云山、萧朝贵、韦昌辉、石达开等起义,建号太平天国,洪秀全称天王。太平天国十四年,洪秀全病逝,不久,天京陷落,起义失败。

洪 适:宋代名医。洪皓之子,少时聪慧。与弟洪遵、洪迈同中博学宏词科,时称"三洪"。以文章著称于时,好收藏金石拓本,并以据订正史传的讹误。

洪亮吉:清代学者兼文学家。乾隆进士,任翰林院编修。工篆书,著有《洪北江全集》。 洪咨夔:南宋诗人。嘉定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,翰林学士。

洪氏祠堂对联资料

洪(Hóng)源自上古炎帝神农氏之后,共工的后代。共工担任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,被人们尊为水神。颛顼帝时,共工起兵争天下。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。因此被逐出中原,共工氏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子孙忘记自己是水神,因此在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,因此称洪姓。得姓始祖:共工。洪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九位的大姓。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十五位。

敦煌郡豫章郡千支共仰;

积德堂招隐堂一脉相承。

——全联典指洪姓的郡望和堂号。

景伯三陪凤阁;

丹阳四达銮坡。

——上联典指南宋金石学家洪适,字景伯,工文词,与两个弟弟洪遵、洪迈先后考中词科,并称“三洪”。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兼枢密使。著有《隶释》。下联典指南宋丹阳人洪兴祖,受召到翰林院参加考试,高宗将他拔为第一,官秘书省正字。著有《老庄本旨》等。銮坡,指翰林院。

觉范三奇挺秀;

师民四子称才。

——上联典指宋·洪觉范。奇于书,为“新昌三奇”之一。下联典指宋·洪师民四子俱有才名。

太平天国传名远;

水德神明播惠长。

——下联典指洪姓始祖共工有水德,被奉为神明。

附:

事可对人语;

心常如水平。

——此联为南宋诗人洪咨夔自撰联。

宋代忠臣世系;

剑州少府名宗。

——此联为福建省沙县夏茂镇洪氏宗祠“敦煌堂”堂联。

敦盛宗支,源来一本;

煌明衍派,义属同家。

——此联为台湾省南投县草屯镇洪氏家庙“敦煌(洪氏郡望)堂”联。

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;

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。

——此联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洪家塘洪氏宗祠联,祠祀清朝剧作家、诗人洪升。

节著冷山十五年,衔命抱符,忠贞志远×苏武;

派分晋水廿余疏,劾奸弭患,铁石心迈迹琼崖。

——撰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联。

由嘉应,徒杨梅,祖德宗功,经之营之,力图官禄之基础;

藉花峰,贯花邑,光前裕后,耕也学也,恢宏敦煌之遗风。

——此联为广东省花县(今广州市花都区)洪氏宗祠祖公棚联。

【洪氏家训·勤务歌】

或农或士或工商,为着生涯时时忙;耳闻鸡鸣宜早起,莫到日出未离床。

勤耕下苦诸般好,浪荡闲游莫学它;公侯将相多么大,也须早起去朝王。

昼出耕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;家庭妇少共耕织,地旁桑荫学种瓜。

手拿书本论古今,你问我答来追寻;读书需要常勉励,成功之本在于勤。

每日清晨一枝香,谢天谢地谢山岗;只求处处禾苗熟,但愿人人寿命长。

国有贤臣社稷乐,家无逆子闹爷娘;守国法梦里无惊,吃菜根淡中有味。

忍几句无忧自在,让三分何等清闲;大丈夫成家容易,是君子立志不难。

注:有一些姓氏有祖传的家训,并以“歌”的形式流传下来,世代传诵。明朝中叶,江西省抚州洪良冲、洪良季兄弟以功封武威将军,退职后定居武所。为了教育好子孙,他们制定了《洪氏家训·勤务歌》,五百多年来,在洪氏家族中相传不衰。《歌》中虽夹杂了部分迷信色彩,但主题明确而健康。




文章名称:《百家姓中杭姓和洪姓的来源》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666qiming.com/baijiaxing/1206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30593857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